PCI术前使用吗啡缓解胸痛的STEMI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减弱
来源:齐一生物 点击次数: 发布时间:2016-04-06 10:45:36
4月3日公布于ACC 2016年会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,PCI术前使用吗啡缓解胸痛的STEMI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减弱。血样分析显示,若患者在救护途中应用吗啡,则他们在接受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后1小时内的血小板活性会高于其他患者,该差异会在48小时内消失。
来自赫特福德郡东部和北部NHS信托的Manivannan Srinivasan表示,吗啡被广泛的应用于缓解急性心梗患者的胸痛和焦虑情绪,但该药也会延长胃排空时间,减少人体对其他口服药物的吸收。
该研究表明,阿片类药物能够降低ADP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作用,所以作者认为需要进行大型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结论,并明确这种作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。在此之前,医生需要谨慎的应用静注吗啡,必须应用吗啡时需考虑吗啡对其他静注药物的影响。当然也可以考虑其他替代治疗,例如静注非阿片类药物扑热息痛。一旦对患者应用吗啡,可考虑应用其他避开胃排空的静注类药物,例如GP IIb/IIIa抑制剂或比伐卢定。
研究者分析了125例计划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,其中多数(101例,81%)应用了吗啡。平均年龄66岁,93%为男性。约半数存在高血压,42%吸烟,16%患2型糖尿病。所有受试者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加氯吡格雷600mg(102例)或替格瑞洛180mg(213例)治疗。
在第30分钟至60分钟内,患者在导管室进行了即时全身性血栓血样检查,以确定阻塞性血栓形成时间(血流阻塞时间)及内源性血栓溶解相关血流恢复时间(溶解时间)。
与未使用阿片的患者相比,吗啡使用者的平均血流阻塞时间较短(358 s vs 670 s;P<0.001),提示血小板反应性增强;溶解时间更长(1392 s vs 1184 s;P=0.006),提示患者溶栓能力减弱。第2天时,两组患者的血流阻塞时间(485 s vs 552 s)及溶解时间(1322 s vs 1184 s)达到相似水平。
该研究不足以明确安全性硬终点,但吗啡使用者的院内不良事件较未用吗啡者无明显增加趋势(死亡:1 vs 0;心梗:1 vs 0;卒中:2 vs 0)。研究者认为,这种吗啡效应是否会影响早期复发性血栓风险,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否有优势,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。
编译自:Morphine at Acute MI May Blunt Short-Term Antiplatelet Response. Medscape. April 03, 2016
来自赫特福德郡东部和北部NHS信托的Manivannan Srinivasan表示,吗啡被广泛的应用于缓解急性心梗患者的胸痛和焦虑情绪,但该药也会延长胃排空时间,减少人体对其他口服药物的吸收。
该研究表明,阿片类药物能够降低ADP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作用,所以作者认为需要进行大型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结论,并明确这种作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。在此之前,医生需要谨慎的应用静注吗啡,必须应用吗啡时需考虑吗啡对其他静注药物的影响。当然也可以考虑其他替代治疗,例如静注非阿片类药物扑热息痛。一旦对患者应用吗啡,可考虑应用其他避开胃排空的静注类药物,例如GP IIb/IIIa抑制剂或比伐卢定。
研究者分析了125例计划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,其中多数(101例,81%)应用了吗啡。平均年龄66岁,93%为男性。约半数存在高血压,42%吸烟,16%患2型糖尿病。所有受试者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加氯吡格雷600mg(102例)或替格瑞洛180mg(213例)治疗。
在第30分钟至60分钟内,患者在导管室进行了即时全身性血栓血样检查,以确定阻塞性血栓形成时间(血流阻塞时间)及内源性血栓溶解相关血流恢复时间(溶解时间)。
与未使用阿片的患者相比,吗啡使用者的平均血流阻塞时间较短(358 s vs 670 s;P<0.001),提示血小板反应性增强;溶解时间更长(1392 s vs 1184 s;P=0.006),提示患者溶栓能力减弱。第2天时,两组患者的血流阻塞时间(485 s vs 552 s)及溶解时间(1322 s vs 1184 s)达到相似水平。
该研究不足以明确安全性硬终点,但吗啡使用者的院内不良事件较未用吗啡者无明显增加趋势(死亡:1 vs 0;心梗:1 vs 0;卒中:2 vs 0)。研究者认为,这种吗啡效应是否会影响早期复发性血栓风险,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否有优势,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。
编译自:Morphine at Acute MI May Blunt Short-Term Antiplatelet Response. Medscape. April 03, 2016